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|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。
核心书摘
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,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,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,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,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。
本书推动了心理分析的发展,它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对病人和自身的的心理分析的经验总结,对致力于提高我们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精神分析工作者有所帮助。
关于作者
卡伦·霍妮往往被认为是个弗洛伊德学说的修下者或新弗洛伊德派,因为她的一些概念都是精心之作,又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正。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,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,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,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依德的性概念更适当。虽然霍妮被称为“新弗洛伊德主义”的代表人物之一,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有着显著的不同。
本书鲜知
学什么?如何消除内心的冲突
内心冲突的一大表现就是自我的分裂,在外部就体现在凡事犹豫难以决断;面对问题总是一拖再拖,老是说“没时间”避免做决定,总是坐等时机或是让他人做决定。而这种扭曲分裂,即使对单一目标的追求,因为相互矛盾的动机也会阻碍他的追求。
一旦你的理想化意象出现,当你要写东西的时候,一方面你是语言大师,应该文思泉涌、妙笔生花,但事实上自己并不是预想的那样,这时候可能会很埋怨自己,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。
所以结果是这两种情绪阻碍了专注认真思考的能力,即使想到了点什么,也派不上真正的用场。而最终的结果是,自己生命的精力,用来建立自信、与他人合作,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精力就这样被浪费了。想要消除内心的冲突,首先要从坚定地进行决策和高效的执行开始,减少自己的分裂。
你还会发现
· 人内心的基本冲突;
· 冲突不解决的后果;
· 化解冲突实现自我统一的方法。
一、人们内心的基本冲突有哪些
所谓内心冲突,简单来说,就是我们内心存在的两种相互矛盾的倾向。它可以是不同欲望之间的冲突,比如既想一个人呆着,又想有个朋友陪陪自己;也可以是责任和愿望之间的冲突,比如既想努力工作赚钱,又想有更多时间休息;除此之外,这种冲突还可能体现在价值观摇摆上,就像在这次“新冠肺炎”中,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让他们投身于危难之中,但对家庭的责任又让他们想躲在自己的小家里。
类似的内心冲突非常多,但追溯起来,可以归纳成三类:亲近人、对抗人和回避人,这三类基本冲突都源于我们幼年时的焦虑体验。当这三种倾向被放大后,就很容易造成三种问题型人格,也就是屈从型人格、攻击型人格和孤立型人格。
1.屈从型人格
首先是第一种,屈从型人格。屈从型人也被称为亲近人,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温情和赞美,需要别人来喜欢、爱护和认可,即使他们内心会对人际关系充满恐惧和不信任,但仍然会选择去亲近别人,尽最大努力从对方身上获得帮助、关心和爱护。
渴望得到关爱是人之常情,但对屈从型人格的人来说,他们的渴望是强迫性的、盲目的。他们希望有一个人,能满足他们对生活的一切期望,只要能和这个人相处好,一切麻烦和问题就都解决了。
最典型的屈从型人格就是那些爱情至上的人。在传统观念中,女性经常被认为更容易对爱情产生执着和痴迷,但爱情上的盲目其实和性别无关,它更多的是一种强迫性人格的体现。但事实上,真正完美的爱情并不存在,爱情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。我们之所以感受到挫折和苦闷,根源就在于内心的冲突。如果执着于追求镜花水月般的虚幻,舍弃了本应该为改变内心所做的努力,那就只会陷入越追求越失望、越失望却越追求的恶性循环中。
2.攻击型人格
第二种问题型人格是攻击型人格。攻击型人也叫对抗人。在对抗人眼里,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搏击场,每个人都要经受激烈的苦战和恶斗,只有最后胜出的强者才能生存。所以,攻击型人格的人会无止境地追求权力、支配和成功,他们认为四周充满敌意,时刻做好了战斗的准备。
攻击型人看起来勇敢、坚强,没有多余的多愁善感,但这也是他们内心无法忍受的冲突,他们无法忍受自己脆弱痛苦的另一面。我们常说的“凤凰男”,就大多属于攻击型人格。他们大多是草根出身,小时候家里很穷,长大后,凭借自己的努力上进,在大城市里打拼出一席之地。但是,他们内心永远无法接受自己的出身,不肯承认自己的软弱,他们信仰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,内心有着很强的支配欲和权威欲。
3.孤立型人格
孤立型人格,也叫回避人。不管是屈从型人还是攻击型人,都需要和外界相处,而孤立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远离人群,他们既不想依附别人,也不想和人争斗,只想独自一人生活。
他们认为,既然冲突来自于外界,那和别人保持距离,冲突自然就不会发生了。所以,很多人逃进自然、书籍或游戏中去,建立起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。但是,在自我的世界里,孤立型人就能得到真正的满足了吗?其实也并没有。
因为在自我的世界里,他们没有发展出真实的需要和感受,表现得麻痹、迟钝,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、喜欢的和害怕的,他们不过是建立起了一个人为屏障,屏蔽了别人,也隔离了自我。
虽然主流文化大多提倡独立自主,但这种病态的孤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,因为它没有建设性,只是把独立当成了最终目的,忽略了独立的价值。
二、未解决的冲突会造成哪些后果
作者在书中指出,如果我们内心有悬而未决的冲突,而且十分强烈的话,就很容易造成四种后果,分别是恐惧、人格衰竭、绝望和虐待狂趋势。
1.恐惧
首先,未解决的冲突会带来恐惧。恐惧的感觉,每个人都会有,但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,恐惧持续的时间更长,涉及的范围也更广。他们害怕失去平衡,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改变,比如临时的一次出差、工作上的人事变动等,也会诱发他们心底的恐惧,让他们深感不安。
神经症患者也害怕暴露。当他们进入新的环境,面对新的工作和朋友,或者参加新的活动时,都会保持极度的警惕。他们感觉自己正在接受检验,而一旦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,就会受到别人的蔑视和嘲讽。
内心怀有恐惧的人,即使获得了成功和赞美也不会快乐,因为他们认为成功只是一次侥幸,下次可能就没有了。他们也会想:“别人现在喜欢我,并不代表他们会一直喜欢我。如果他们真的了解我,也就不会再这样对我了。”
2.人格衰竭
冲突造成的第二个后果是人格衰竭。所谓人格衰竭,就是无法形成一套坚定的价值体系,不能树立强大的人格。比如,一位年轻的女性,她既想做好贤妻良母,在家好好照顾丈夫和孩子,又想成为职场上的女强人,甚至还想每天光鲜亮丽,成为社交场上的万人迷。
现实中,这种愿望很难同时实现,甚至一项也无法实现。在人格分裂的状态下,她的精力只会被无限消耗,最终什么也得不到。当人们陷入人格分裂的状态时,就会缺乏坚定和真诚的信念,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受到诱惑,就会轻易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,甚至变得懒惰、拖延,办事效率低下,最后一事无成。
3.绝望
第三种冲突的后果是绝望。绝望也是内心冲突的产物,在绝望之下,人们会感觉自己被束缚住了手脚,永远也无法获得解放。所以,他们干脆放弃努力,对生活丧失信心,自暴自弃地陷入一种无望的生活状态里。
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《樱桃园》里,就有这样一个经典场景:一个大户人家破产了,这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加耶夫兄妹三人收拾行囊,准备离开家乡。他们一想到要离开心爱的樱桃园,内心就充满了痛苦。这时候,一个实干家过来告诉他们,只要在庄园里修建一些房子,出租给别人,就可以赚取收入,保住樱桃园。
但是,这家人过惯了奢侈的生活,无法接受这种做法,他们继续沉湎于过去美好的回忆中,最终让生活陷入了绝望的境地。他们甚至还可怜地发问:“难道真的没有人能指点我们、帮助我们吗?”
作者卡伦·霍妮认为,如果那位实干家是一位心理医生的话,就会告诉他们:“你们面临的局面虽然很困难,但让局面变得更困难的是你们自己的态度。如果你们能改变内心的冲突,自然也就不会这么绝望了。”
4.虐待狂趋势
丧失了希望的人还会走上另一个极端,就是变得具有破坏性。这也就是第四种冲突后果,虐待狂趋势。他们把愤怒和不幸强加到别人身上,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补偿。他们憎恨生活,憎恨一切积极、正面和美好的东西。他们想的是:“自己得不到的快乐和幸福,为什么别人可以得到?”他们不能忍受这种不公,于是将别人的快乐踩在脚下。而这就是虐待狂和破坏者的内心逻辑。
恐惧感、人格衰竭、绝望感和虐待狂趋势,都是因为内心冲突没有得到解决而造成的,这些情况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,都会造成负面影响。那么,应该如何解决呢?这也就是我们第三个维度要探讨的问题:如何有效化解冲突,实现内在的完整统一。
三、如何有效化解冲突,实现内在的完整统一
为了逃避内心冲突,人们会做出许多错误的尝试,最常见的两种就是理想化和外化。所谓理想化,就是在心目中创造一个更美好、更理想的自我,还认为这个虚假的形象就是真实的自己。
除了理想化以外,人们还会选择外化的方式来解决冲突。外化也就是把内心无法忍受的感受、想法投射到外部世界和他人身上。比如,一个喜欢斥责别人懒惰、自私和自大的人,很可能自己就是一个懒惰、自私和自大的人。
无论是理想化还是外化,都回避了现实中真实的自我,这两种做法不仅无法解决内心冲突,还会进一步加剧冲突。那么,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解决内心的冲突呢?在作者霍妮看来,靠逃避、幻想或是理智、意志力,都无法解决问题,办法只有一个,那就是改变人格中造成冲突的状态。
也就是,认清并改变我们的内心状态,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和他人建立起真实的联系,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内心的冲突。具体可以分三步走。
1.认清内心的冲突类型
要对冲突型人格进行治疗,首先就要分清楚内心的冲突属于哪一种。是屈从型人格、攻击型人格还是孤立型人格?只有明白内心的神经症倾向,才能更好地继续下一步工作。在分析完患者的人格类型后,还要观察他为解决冲突所进行的努力是什么,是把自己理想化了,还是把痛苦的感受进行外化投射了。
2.对冲突本身进行处理
弄清楚人格特征和防御手段后,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,也就是处理冲突本身。处理冲突,就是要意识到,神经症倾向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的,这种倾向又是如何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的。
而要想处理冲突,就要让对方明白,他想要的妥协是不可能实现的。他的行为无异于一边踩油门,一边踩刹车,还想着汽车能快速前进。只有让患者意识到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,并且想要努力改变自我、摆脱痛苦时,他的动力才会增强。
3.建立价值体系,培养独立人格
看破冲突,对冲突进行处理之后,要进行的就是最后一步,把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,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真实需要,努力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,当我们有了强大的信念时,原本用来压抑自己的能量,就会被释放出来。当然,这个信念必须是我们发自内心信仰的,而不是为了满足外在的期待和要求。
建立完价值体系后,要做的就是培养独立的人格。所谓独立人格,就是能在生活中独立做出选择,做事不瞻前顾后、畏首畏尾,同时能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和风险。这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内在力量和独立性,这种素质也是我们应对内心冲突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。
在书的最后,作者霍妮还给出一个摆脱冲突的小建议,那就是与他人建立真实连接,在生活体验中完善自己的人格。霍妮在书中指出,生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效,一个人的人格,可以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得到改变,这种体验可以是读了一本书,受到了一个伟大思想的启发;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,被普通人的生死离别所感染。
当然,最丰富和深刻的体验,还是生活中的爱和友谊。这种爱不是寄生式的依附,也不是虐待式的支配,而是真正源于我们内心对爱的渴望,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。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下,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活力,才能真正实现内心对自由、快乐和幸福的渴望。
总结
以上就是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。
在书中,作者卡伦·霍妮细腻客观地描述了现代人内心面临的冲突,以及这些冲突造成的影响和后果。同时,也为解决内心冲突、在生活中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,提出了积极的建设性方案。
可以说,治疗内心冲突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争取人格的独立性和整体性,并在独立的基础上,与他人、世界产生真正的联接。当我们不再对世界怀有疏离和敌意,不再感觉自己可怜无助时,内心的冲突才算真正被治愈。
和自己对话吧,要知道,“禁止了解自己,也就阻碍了成长。”(编辑:水落鱼浅)
相关内容:
《焦虑的意义》|不确定的时代,你是否在为新一年的工作而焦虑?
《别闹了,费曼先生》|积极拥抱生命里的光和热,才能让人生拥有无限可能!
上次推送内容
本次推送:
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|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。
《10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》|七分做人,三分管理,小主管的管理有大智慧?
【行走日本系列】武士道|义、勇、仁——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三要素。
《零售管理》|处于“尴尬”期的零售业,应该如何突围?
《深度思维 》|在复杂的世界里,我们如何运筹帷幄?
《守夜人的钟声》|如何共同参与到一个关乎自身的伟大行动中?
史记·太史公自序|追求卓越,死磕到底。
大学|树立修身品格,让孩子快乐成长。
下次推送:
《脑与意识》|意识的火花是如何迸发在大脑中的?
《HR+三支柱: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》|如何避免让三支柱变成“三只猪”?
【行走日本系列】东京独立书店巡礼|独立书店的趣味你想象不到。
《全栈市场人》|拯救互联网营销小白指南。
《打开一颗心》|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有的悲伤与爱。
《产品经理方法论》|小心入坑!你是否向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市场砸钱?
《〈华尔街日报〉是如何讲故事的》|一个伟大的故事是如何诞生的?
【经典文学】《邮差总按两遍铃》|如何用黑色展示暴力与美学?
(语音、文字、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,老农整理)